5月9日19:00,我校2名学生在路过柳条湖立交桥下时,发现一位老人骑电动车摔倒在路边,手掌和手臂有擦伤、流血情况。两位同学毫不犹豫地上前帮忙施救,将老人移至安全地带。在查看了老人的伤口后,两位同学表示要搀扶他去医院包扎。老人说:“来来往往很多人,只有你们两个过来帮助了我,我没事,你们回去吧。”他们看着老人手上摔破的伤口,心里很不是滋味,一再确认老人并无大碍后才离开。路上想到老人颤颤巍巍站不稳的样子和受伤流血的手,两位同学还是决定回去看看情况。他们就近买了碘伏、棉签、创可贴,快速返回事发地,帮助老人涂了碘伏,包好创可贴,并留下电话,嘱咐老人有需要可以随时打电话找他们。看到老人能自行离开后,两位同学才放心返回学校。老人回家后,打电话给这两位同学报了平安,并询问他们的名字,在沈阳大学哪个学院学习,学生们听到老人安全后也放心了,并未告知姓名。后来,受伤老人辗转与学校档案馆联系,终于找到了这两位学生,他们是国际教育学院2022级自动化1班的姚崴和2022级师范学院小学教育3班的闫一茗同学。
5月28日,受伤老人牛先生在出院后第一时间来到学校,送了表扬信和锦旗,对两位同学的施救和关心表示感谢。“感谢沈阳大学培养了这么优秀的大学生,给社会注入了满满的正能量,感谢沈阳大学档案馆热心服务。希望学校能把他们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作为典型,影响更多的人像他们一样传播温暖,把光明捧在手中,照亮每一个脸庞!”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姚崴、闫一茗2名同学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以爱心善举展现沈大学子风貌,传递爱心,弘扬社会正能量。

表扬信
尊敬的沈阳大学领导:
我叫牛凤明,今年66岁,家住沈阳市皇姑区鸭绿江东街6-30号。5月9日18:30左右,我骑电动车到柳条湖立交桥洞下时,因自己不小心重重地摔倒在地,当时疼得我躺在地上足足有十几分钟爬不起来,看到匆匆经过我身边的行人都视而不见,我心里是多么希望能有人停下来拉我一把呀!正在我感慨无奈的时候,两个年轻人骑车经过看到了我,他俩迅速跑到我身边,小心地把我扶了起来,问我摔得怎么样,要带我去旁边的医大四院检查看一看。我说不用去,自己心里有数,就是皮肉伤,没伤到筋骨。我非常真诚地感谢了他们,告诉他们放心走吧,我就住在附近,稍微缓一缓就没啥事儿了。他俩还想带我去医院,看我一再坚持不去,就先离开了。我坐在那儿歇了一会儿,这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正准备回家,看到这两位年轻人又返了回来,原来他们根本没离开,而是去附近的药房给我买来药水和创可贴。他们给我擦了药水,贴上了创可贴,看到我自己能站起来,还可以慢慢地走,就把联系电话留下,告诉我他们是沈阳大学学生,如果有需要可以随时打电话找他们,交代好之后才放心地走了。
两位年轻人的一番举动深深的感动了我,虽然我因为摔伤身体遭受了皮肉之苦,但两个孩子的善举让我的心暖暖的,感受到的是感恩、喜悦和希望!在当今信任危机的社会,人们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谁也不愿意给自己找麻烦,我也曾这样想过,但两位年轻的大学生用实际行动教育了我,让我切身体会到了他们的热情、善良和担当!也让我坚信他们就是新时代青年的优秀代表,是我们国家的栋梁和希望!
回家以后,我打电话给他们报平安,又询问他们的名字,在沈阳大学哪个学院学习,可他们说啥也不告诉我。我之前因为查档去过沈阳大学档案馆,档案馆同志娴熟的业务能力和热忱的服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这次我第一时间想到去沈阳大学档案馆求助。负责学生档案工作的赵芳和电子档案管理的张莹同志热情地接待了我。一番周折,通过查找新生录取名册和学生数据库等,终于找到了这两位学生,他们是国际教育学院22级自动化一班的姚崴和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三班的闫一茗同学。
感谢沈阳大学培养了这么优秀的大学生,给社会注入了满满的正能量,感谢沈阳大学档案馆的赵芳和张莹两位同志热心相助和首问负责的工作态度。我真诚地希望学校能把他们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作为典型,以此影响更多的学生像他们一样传播温暖,把光明捧在手中,照亮每一个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