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馆

  •  本馆简况 
     现任领导 
     机构设置 
  •  沈阳大学档案馆肇始于1988年成立的沈阳大学档案室。1995年,沈阳大学与沈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实施“两校四方”联合办学后,发展成为沈阳大学沈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综合档案室,属于科级建制,隶属于学校党委、校长办公室;1998年,新的沈阳大学成立后,综合档案室更名为沈阳大学综合档案室。2016年5月9日,学校整合综合档案室和校史馆的资源与职能,成立沈阳大学档案馆,建制为学校直属的独立正处级教学辅助机构。沈阳大学档案馆既是沈阳大学档案工作的职能管理部门,又是永久保存和提供利用学校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负责集中统一管理全校各种门类的档案,对全校档案工作进行全面规划、组织、指导和监督。

     沈阳大学档案馆现有工作人员8名,其中馆长1人,副馆长2人,馆员5人,全部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高级职称占比87.5%。目前,馆内下设综合档案管理科、干部人事科、校史馆(管理办公室)3个管理机构,在全校设有立卷单位50余个,兼职档案员60余人。

     综合档案室位于沈阳大学新图书馆B座1层,建筑面积近900平方米,设有办公室、阅文室、整理室及档案库房,收藏沈阳大学、沈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沈阳冶金机械专科学校)、沈阳大学农业分校、沈阳大学财经学院(沈阳财经学院)、沈阳市职工艺术工程学院(沈阳市二轻家具职工大学)、沈阳大学师范学院(沈阳市教育学院)、新民师范学院、沈阳市师范学校的档案,按《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与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进行分类、编号、编目、排架,共分为党群行政、教学、科研、基建、出版、财会、声像、实物、学生共9个大类。截至2024年末,收藏各类档案68040卷。

     沈阳大学校史馆位于沈阳大学老图书馆1层,于2015年12月落成开放。馆舍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整体布展面积900余平方米,分为序厅、平面展区、实物展区、实景再现区、多媒体播放区和签名题词区,其中平面展区和实物展区共设有8个陈展板块,展示图片、图表1400余张,实物400余件,展线长度400余米,全方位展示了沈阳大学百余年的历史文脉和1980年建校以来的发展历程,以及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2018年9月,沈阳大学校史馆入选“沈阳市第八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0年9月,为传承和弘扬学校教师楷模符莉的“三爱精神”而建设的“符莉书屋”落成开放,成为沈阳大学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和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基地。截至2024年末,校史馆已接待来馆参观的国内外来宾数万人次。

     近年来,沈阳大学档案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和谋划全校档案工作,在学校党政的坚强领导下,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价值理念和 “存真求实、弘道育人、鉴往知来、服务发展”的工作定位,按照与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符合高校档案工作发展规律的要求,坚持更新工作观念,转变工作思路,健全管理制度,开展制度创新,努力提高档案治理水平;增强档案服务主动性,拓展档案服务领域,创新档案服务形式,努力提升档案服务水平;完善档案基础设施,推进档案数字转化,强化电子文件归档,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档案服务学校、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效能。

     面向“十五五”,全体沈大档案人将紧扣“服务”这一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矢志不渝的扛起“为党管档、为校守史、为师生服务”的神圣使命,扎实做好档案的收集、保管、开发与利用工作,不断强化对“依法治档、安全护档、高效用档、研究强档、开放活档”的实践创新与效能提升,奋力谱写新时代学校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推进与沈阳大学同类院校全国一流大学建设相适应的档案事业发展而努力奋斗!